苏州大学
 来源: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15年9月,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桑蚕地校区、相门外校区、独墅湖校区和阳澄湖校区等校区,占地面积405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办学涵盖哲、经、法、教、文、历、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二大学科门类,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460人,本科生25733人,留学生1945人,教职工5223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392人。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到目前为止,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本部)、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可园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新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3132.19亩,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400余万册,中外期刊26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一百一十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日奥、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陆军,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州大学现有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11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3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五万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3302人,本科生24185人,成人学历教育10065人;教职工4263人,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1652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校选手获得了“两金一铜”的佳绩。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校共有十多位同学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跆拳道、田径、手球等项目的比赛,共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2010年,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技发展战略,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获批我校主持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1项,其中:“973”课题2项、ITER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重大项目6项,军口“863”重点项目1项,获得我校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2项,国家级项目总数达到202项,获批国家级项目资助经费8640万元;在人文社科领域,有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另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全年共申报专利326件,授权专利163件;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2000人次来校学习汉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


近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目前,天堂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与胆识,紧密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本部)、蚕桑地校区(东校区)、相门外校区(北校区)、可园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新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3132.19亩,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400余万册,中外期刊26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共设有134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共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0101

哲学

0403

体育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602

中国史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803

光学工程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

1001

基础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401

教育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1305

设计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905

畜牧学

1007

药学

0714

统计学

1009

特种医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35

软件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苏州大学博士、硕士点统计表:




学位点类别

学位点数

学位点类别

学位点数

一级学科博士点

28

二级学科博士点

182

一级学科硕士点

50

二级学科硕士点

248

博士专业学位点

1

硕士专业学位点

24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会计、法律、教育、应用心理、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工程、艺术、社会工作、应用统计、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农业。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质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十二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培育点)、畜牧学(培育点)、统计学、软件工程、护理学 。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生态型区域(苏南)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者权益保护、现代光学与技术、生物导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现代蚕桑丝绸工程、现代数学及其在通信编码、生物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功能性软物质及纳米材料、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建设、微创脊柱功能重建与骨组织工程、电离辐射效应、损伤救治和防护的机理与应用。